本欄目作者王鶴濱同志曾是毛澤東主席的保健醫生,同時還是周恩來、劉少奇、朱德等中央首長的保健醫生。他出生于1924年,已86歲高齡。應本刊特邀撰寫關于養生保健的科普文章。王老畢業于延安中國醫科大學,曾任中南海門診部主任等職,后留學前蘇聯,獲醫學副博士學位。他至今筆耕不輟,在國內外共發表論文30多篇,出版多部醫學著作。
膽堿又稱維生素B4,通常為無色、味苦的水溶性白色漿液,易溶于水,在強堿條件下不穩定,是卵磷脂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膽堿是少數能夠穿過腦管屏障的物質之一,通過此屏障進人腦細胞制造幫助記憶的化學物質,它還是構成乙酰膽堿的主要成分,對神經沖動的傳遞起著重要的作用。它對大腦記憶區膽堿能神經元及神經突觸形成有關鍵作用,故可以促進腦發育、增強記憶力。另外,膽堿還可以防止老年人記憶力衰退,有助于治療早老性癡呆。
膽堿能夠促進白細胞增生以彌補體內白細胞的缺乏,臨床可用于放射治療、苯中毒和抗腫瘤等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,也用于急性粒細胞減少癥。另外,膽堿與蛋氨酸、甜菜堿有協同作用。
膽堿能分解體內毒素,并使其經過肝臟和腎臟處理排除體外,對消除由于體內毒素過高而導致的青春痘、皮膚色素沉著功效顯著。
膽堿還能促進脂肪代謝從而防止脂肪異常堆積,可預防腎炎、脂肪肝。膽堿作為卵磷脂的重要組成成分,在脂肪代謝過程中可促進脂肪酸以卵磷脂的形式被運輸,而且還可以提高肝臟利用脂肪酸的能力,從而防止脂肪在肝臟中的過多堆積。
膽堿還具有構成生物膜、調控細胞凋亡、抑制癌細胞增長、促進轉甲基代謝等作用。
膽堿的缺乏會導致脂肪代謝障礙,使脂肪在細胞內沉積,出現肝脂肪變性,肝臟發生脂肪浸潤,甚至誘發肝癌,腎臟濃縮,功能受損,還會出現記憶功能的紊亂、身體生長遲緩、骨和關節畸變等癥狀。
好在自然界含膽堿的食物比較多,如動物內臟、肉類、豆制品蝦、沙丁魚、蠔、菠菜、黑木耳、魷魚、蘑菇等。由于膽堿耐熱,在加工烹飪過程中損失較少,干燥環境下長時間儲存,食物中的膽堿的含量幾乎無變化。
雖然膽堿對人的大腦有很重要的作用,但是生活中很少發現有人缺乏這種維生素。因為據專家研究認為,人類機體也能合成膽堿,所以不易造成缺乏癥。
至今,臨床還未發現正常攝人膽堿具有潛在的毒性,僅僅在用氯化膽堿治療時,每日超量并持續數周的患者出現頭暈、惡心和腹瀉等癥狀。